欢迎 Guest!

《六壬三传法详解》 AI国学 - 海量资源,智能在线朗读,精准选读 / 定时播放 / 自定义文字转语音

易部

《六壬三传法详解》

一、发三传-贼克

            取课先从下贼呼,若无下贼上克初。
            初传之上名中次,中上加临是末居。

            三传既定天盘将,此是入式法第一。

            天盘、四课排好后,就要从四课中取三传。四课中,写在上面的那一排简称着“上”,写在下面的那一排简称着“下”。先寻四课中上和下有没有相克,如果有相克,即可以用此定初传。注意,先是一对一的论,即第一课的上对第一课的下,第二课的上对第二课的下,第三课的上对第三课的下,第四课的上对第四课的下,看各自有无相克。如丁丑日子时申将,申(月将)加在地盘子位(时辰)布天盘,天盘和四课如下:

            丑 寅 卯 辰

            子    巳

            亥    午

            戌 酉 申 未

            ↓ 巳 酉 亥 卯

            酉 丑 卯 丁

            元

            首 初 巳

            中 丑

            末 酉

            第一课,丁和卯,卯生丁,二者不克;第二课,卯和亥,亥生卯,二者不克;第三课,丑和酉,丑生酉,二者不克;第四课,酉和巳,巳火克酉金,二者相克,巳克酉,则取巳为初传。

            巳为初传既定(初传又叫“发用”,或“用”),则要寻中传、末传。“初传之上名中次,中上加临是末居”,地盘巳宫坐丑,则丑为中传,地盘丑宫坐酉,则酉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如丙戌日巳时申将

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

            未    子

            午    丑

            巳 辰 卯 寅

            辰 丑 亥 申 ↑

            丑 戌 申 丙

            初 申 重

            审

            中 亥

            末 寅

            第一课,丙克申;第二课,申和亥无克;第三课,戌和丑无克;第四课,丑和辰无克。四课中只有第一课丙和申相克,故取申为初传。申宫的本位坐亥,则亥为中传,亥宫的本位坐寅,则寅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贼克法,所谓贼,就是指下克上,称着“贼”;所谓克,就是上克下,称着“克”。其实都是相克的意思,只是上下不同,故叫法不同。

            凡取克为用,不论上克,下克,俱取上一字,不用下一字。

            四课中只有一个上克下,称着“元首课”,则取上克下的那个“上”为初传,如例一;或者四次中只有一个下克上,如例二,则取下克上的那个“上”为初传,如例二,称着“重审课”。

            另:如果四课中有两课相克,一为下克上,一为上克下,其余二课无克,“取课先从下贼呼”,则取下克上者为初传,即上面被克的那个支为初传,再据此求中传、末传,而另外一个上克下就不用管它了。

            当然,六壬四课中如果不止一个上克下或下克上,如出现了二、三、四个上克下,或者二、三、四个下克上,或既有一二个上克下,又有一二个下克上,或者四课中并无相克,如何定初传以及中末传呢,则要用另外的方法。   


  下贼或二三四侵,若逢上克亦同云。

              常将天日比神用,阳日用阳阴用阴。

              若或俱比俱不比,立法别有涉害陈。

              四课中若有二三下克上者,或有二三上克下者,当取与日干相比者为用,名“比用”,亦名“知一”。如甲日用子、寅等阳支,乙日用丑、卯等阴支(按:甲丙戊庚壬属阳,子寅辰午申戌属阳;乙丁己辛癸属阴,丑卯巳未酉亥属阴)。

              如壬辰日巳时辰将

              辰 巳 午 未

              卯    申

              寅    酉

              丑 子 亥 戌

              寅 卯 酉 戌

              卯 辰 戌 壬

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申

              辰加巳起天盘。第一课壬和戌,戌克壬;第二课,戌和酉,不克;第三课,辰和卯,卯克辰;第四课,卯和寅,不克。可知第一课壬和戌相克,第二课辰和卯相克,而这两课都是上克下,如何取初传(发用)呢?而初传必是在戌和卯中选一个。

              “阳日用阳阴用阴”,阳日用阳支发用,阴日用阴支发用,壬属阳,则取阳支发用,戌属阳,卯属阴,则必取戌发用。戌为初传,戌宫本位坐酉,酉为中传,酉宫本位坐申,申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  另:如果有两三个下克上,同时又有一个上克下或两个上克下,则不必去理会上克下的,只管下克上的,这两个下克上的,再用上面的“比用法”求初传。掌握一个原则,“取课先从下贼呼”。

              如果日干属阳,有两、三个下克上的“上”都属阳,都与日干阴阳相同或都与日干阴阳不同;或者,日干属阴(无下克上,如有下克上则只管下克上),有两、三个上克下的“上”都属阴,都与日干阴阳相同或都与日干阴阳不同;如何发用呢,“若或俱比俱不比,立法别有涉害陈”,则要用另外讲述的“涉害”法了,涉害法较为复杂难懂。   


  涉害行来本家止,路逢多克为用取。
              孟深仲浅季当休,复等柔辰刚日宜。

              四课中或二上克下,或二下克上,而与本日之日干俱比(阴阳都相同),或俱不比(阴阳都不同),则各就所克之处,由地盘涉归本家,以受克多者为用。如受克俱多,则以在地盘四孟上者为用。如无孟,则取仲上者。如又俱相等,则阳日取干上神,阴日取支上神。中传、末传照常法为。(四孟:寅申巳亥位;四仲、子午卯酉位;四季,辰戌丑未位。)

              例一(下克上例)丁卯日丑时亥将

              卯 辰 巳 午

              寅    未

              丑    申

              子 亥 戌 酉

              亥 丑 卯 巳

              丑 卯 巳 丁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未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,丁与巳,不克;第二课,巳与卯,不克;第三课,卯与丑,卯克丑,为下克上;第四课,丑与亥,丑克亥,为下克上。其中第三课和第四课有克,二者都是下克上,日干丁属阴,丑和亥都属阴,与日干俱比,那么是取丑为初传还是取亥为初传呢?如何在二者中选定一个?

              第三课,丑是被下克,天盘的丑坐在卯宫,受卯克,要把天盘的丑顺时针巡地盘一圈,要把丑巡回地盘丑宫,看丑受克多少:

              1、丑在卯宫,受卯克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2、丑巡到辰宫,辰为乙的寄宫,把辰看作乙木,乙木克丑土,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3、丑巡到巳宫,地盘巳生丑,丑不被巳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4、丑巡到午宫,地盘午生丑,丑不被午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5、丑巡到未宫,地盘未与丑比和都属土,丑不被未(或丁、己)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6、丑巡到申宫,地盘申与丑属相生关系,丑不被申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7、丑巡到酉宫,地盘酉与丑属相生关系,丑不被酉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8、丑巡到戌宫,地盘戌与丑比和都属土,丑不被戌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9、丑巡到亥宫,虽是丑克亥,但是本课是下克上,因丑不被亥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0、丑巡到子宫,虽中丑克子,但是本课是下克上,因丑不被子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1、丑巡到丑宫,虽是丑克癸(癸寄丑宫),或丑与丑比和,因丑不被癸克,故无克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一套顺序,就是“涉害行来本家止”的方法,就是丑(因为是丑加卯,从地盘卯宫的丑开始,顺时针巡起)巡到地盘本家(丑位为天盘丑的本家),检查上面的11步,发现丑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共受了两重克。

              同理,第四课亥是被下克,天盘的亥坐在丑宫,受丑克,要把天盘的亥顺时针巡地盘一圈,要把亥巡回地盘亥宫,看亥受克多少:

              1、亥在丑宫,受丑克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2、亥巡到寅宫,亥不被寅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3、亥巡到卯宫,亥不被卯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4、亥巡到辰宫,辰土克亥水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5、亥巡到巳宫,虽巳不克亥水,但丙、戊寄宫于巳,同时又把巳当成丙火、戊土看,亥被戊土克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6、亥巡到午宫,亥不被午克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7、亥巡到未宫,未土克亥水,为一重克;丁、己寄在未宫,丁不克亥,但己克亥,又为一重克,故在未宫受两重克;

              8、亥巡到申宫,申不克亥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9、亥巡到酉宫,酉不克亥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0、亥巡到戌宫,戌土克亥水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11、亥巡到亥宫,无克。

              天盘丑宫的亥,巡到地盘本家的亥宫,检查上面的步骤,1、4、5、7、10都有克,共受了六重克。前面丑受了两重克(称“涉害浅”),亥受的克比丑受的克多(称“涉害深”),故以亥为初传。这就是“路逢多克为用取”的方法,哪个受克多,即以哪个发用(初传)。亥为初传既定,亥宫坐酉,则以酉为中传,酉宫本位坐未,则以未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  例二(上克下例)庚子日戌时申将

              卯 辰 巳 午

              寅    未

              丑    申

              子 亥 戌 酉

              申 戌 辰 午

              戌 子 午 庚

              午

              辰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首先,没有下克上,再寻有无上克下。第一课,午克庚,为上克下;第三课,戌克子,为上克下,这两课有克。日干庚戌阳,午、戌都属阳,与日干俱比,则要以“涉害法”求初传。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,午克申,居于申宫的天盘午,巡到地盘午宫本位,看被午克的有多少。

              1、午克申,为一重克,因庚寄在申,午克庚,又一重克,故有两重克;

              2、午巡到地盘酉宫,午克酉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3、午巡到地盘戌宫,午不克戌,但辛寄在戌,戌又看成辛,午克辛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4、午巡到地盘亥宫,午不克亥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5、午巡到地盘子宫,午不克子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6、午巡到地盘丑宫,午不克丑,也不克癸(癸寄在丑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7、午巡到地盘寅宫,午不克寅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8、午巡到地盘卯宫,午不克卯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9、午巡到地盘辰宫,午不克辰,也不克乙(乙寄在辰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0、午巡到地盘巳宫,午不克巳,也不克丙、戊(丙、戊寄在巳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1、午巡到地盘午宫,午不克午,故无克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步骤中的1、2、3步,地盘有四个遭午克(午克申、克庚、克酉、克辛)。

              第三课,戌克子,居于子宫的天盘戌,巡到地盘的戌宫本位,看被戌克的有多少。

              1、戌克子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2、戌巡到地盘丑宫,戌不克丑,但癸寄在丑,戌克癸,为一重克;

              3、戌巡到地盘寅宫,戌不克寅,也不克甲(甲寄在寅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4、戌巡到地盘卯宫,戌不克卯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5、戌巡到地盘辰宫,戌不克辰,也不克乙(乙寄在辰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6、戌巡到地盘巳宫,戌不克巳,也不克丙、戊(丙、戊寄在巳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7、戌巡到地盘午宫,戌不克午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8、戌巡到地盘未宫,戌不克未,也不克丁、己(丁己寄在未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9、戌巡到地盘申宫,戌不克申,也不克庚(庚寄在申)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0、戌巡到地盘酉宫,戌不克酉,故无克;

              11、戌巡到地盘戌宫,戌不克戌,也不克辛(辛寄在戌),故无克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步骤中,1、2步,地盘有两个遭戌克(戌克子、克癸)。

              午火克的4个比戌土克的2个多,是午涉害深,戌涉害浅,以午为初传(即发用)。午为初传既定,地盘午宫坐辰,则以辰为中传,地盘辰宫坐寅,则以寅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  例三(涉害相等例,取四孟)丙子日辰时亥将

              子 丑 寅 卯

              亥    辰

              戌    巳

              酉 申 未 午

              寅 未 未 子

              未 子 子 丙

              子

              未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这四个课,全部是上克下。日干丙属阳,第二课,第三课未克子,因未是阴,故先剔除不论,只论第一课(子克丙)和第四课(寅克未),因寅和子都属阳,故初传在子和寅中选一个。

              用前面的涉害法,天盘子回到地盘子宫,子克丙一重克;克巳一重克;子克午,一重克;子克丁,一重克。共有四重克。

              天盘寅回到地盘寅宫,寅克未,一重克;寅克己一重克;寅克戌,一重克;寅克丑,一重克。共四重克。

              子和寅两个都是四重克,涉害深浅相等,取何者为用?寅加未,乃季上,不取,则取子加巳孟上神为用,取子为初传。子为初传既定,子上是传,则未为中传,未上是寅,则寅为末传。此为“孟深仲浅季当休”的方法。如前所述,如受克俱多(相等),则以在地盘四孟上者为用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三例,或取涉害深者为用,若涉害俱深取寅申巳亥四孟上神为用,名“见机”格,凡事当见机详察。

              如无孟上,则取仲上,亦列一式于下。

              例四(涉害相等例,无四孟,取四仲)庚午日卯时未将

              酉 戌 亥 子

              申    丑

              未    寅

              午 巳 辰 卯

              寅 戌 辰 子

              戌 午 子 庚

              辰

              申

              子

              第二课,辰克子,上克下;第四课,寅克戌,上克下。辰、寅属阳,与日干庚俱比(阴阳相同),以天盘辰涉归地盘辰宫本家。辰克子一重克,克癸一重克,共二重克。以天盘寅涉紧地盘寅宫本有,寅克戌一重克,克丑一重克,共二重无。辰和寅涉害相等,看辰、寅二支有无加在四孟位。辰加子,子为仲,无孟;寅四戌,戌为季,为孟。既然二者均没有加在孟上,则以加在仲上的作为初传。辰加子是加中仲上,则以辰为初传,初传既定,辰宫坐申,申为中传,申宫坐子,子为末传。这就是上面说的“如无孟,则取仲上者”。

              如涉害俱深,孟仲又复相等,阳日取第一课和第二课中先见者为用;阴日则取第三课和第四课先见者为用。也举一例于下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一例,取加仲者为用,名“察微”,凡事当思虑提防,可无患也。

              例五(涉害相等,孟仲相同,阳日取干上先见者,阴日取支上先见者)戊辰日午时丑将

              子 丑 寅 卯

              亥    辰

              戌    巳

              酉 申 未 午

              午 亥 未 子

              亥 辰 子 戊

              子

              未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四课上下都相克,第二课未克子因是上克下,故不理会,只管下克上的。第一课戊克子,第三课辰克亥,第四课亥克午。其中亥属阴,与日干不比,故又予以剔除不取。只管第一课和第四课。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,子加戊,天盘子涉回地盘子宫,子受戊土一重克,未土一重克,己土(己寄在未)一重克,戌土一重克,共受了四重克。

              第四课,午加亥,天盘午涉回地盘午宫,午受亥水一重克,壬水(壬寄在亥)一重克,子水一重克,癸水(癸寄在丑)一重克,共受了四重克。

              二者涉害相等。子加巳,午加亥,巳和亥都属四孟,如何在二者中选初传呢?日干戊属阳,阳日取干上(即第一课和第二课)先见者为用,就是诗诀说的“复等柔辰刚日宜”,则以子为初传。初传既寅,子宫本位坐未,则以未为中传,未宫本位坐寅,则以寅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一例,名“缀瑕”格,又名“复等”格。“见机”、“察微”、“缀瑕”格的含义以后再述。

              按一:凡查涉害深浅,其为上克下,应以上者查所克地盘之神。其为下克上,应以上者查受克于地盘之神。俱上者归地盘本家止。明此方无差误。

              按二:凡课,先寻下克上者,如无,次寻上克下者。俱比俱不比方用涉害法。

              按三:凡涉害之上克下者,有一诀窍,不必一个一个去寻克,只须寻何上神坐在地盘四孟位上即是发用(如例二、例三),若无四孟,寻四仲上者即是(如例四)。

              涉害法是比较复杂的,熟练后,也可以在十秒种内定出三传,而后面伏吟课的发三传也是很麻烦的。大六壬课真正的难关还不在这里,习会宗门九课能发三传后,还不能算入门,只算知道了大六壬的皮毛。后面的难关是一个接一个。   


  四课无克号为遥,日与神兮递互招。
              先取神遥克其日,如无方取日来遥。

              或有日克乎两神,复有两神来克日,

              择与日干比者用,阳日用阳阴用阴。

              第一步:四课中既无上克下,也无下克上,则看四课上神有无克日干者,如有,则克日干者为初传,如果有两个上神均克日干,则取与日干相比者为用。

              第二步:四课中既无上克下,也无下克上,则看四课上神有无克日干者,如无,则又看有无上神被日干所克,若有,则取被日干所克的上神为用,但如果有两个上神被日干克,则取与日干相比者为用。

              以上是先进行第一步,再进行第二步。即四课无克,则取上神克日干者为用;如无上神克日,则取日干所克的上神为用。以上如多于一个克,阳日用阳,阴日用阴。

              如壬辰日寅时巳将

  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

              未    子

              午    丑

              巳 辰 卯 寅

              戌 未 巳 寅

              未 辰 寅 壬

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丑

              辰

              四课中俱无上下克,课中未、戌两神来克日干壬,壬系阳干,未乃阴支,与日不比。惟戌与日比,则取戌为发用。名曰:“蒿矢”。

              又如壬申日申时亥将

  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

              未    子

              午    丑

              巳 辰 卯 寅

              寅 亥 巳 寅

              亥 申 寅 壬

              巳

              申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课中无克,又无上神克日,则取日遥克神为用,日干壬克巳火,则取巳为初传。名曰:“弹射”。

              按:凡神遥克日者名“蒿矢”,日遥克神者名“弹射”。   


  无遥无克昴星穷,阳仰阴俯酉位中。(论初传也)
              刚日先辰而后日,柔日先日而后辰。(论中末传也)

              四课全备,无上下克,又无遥克,阳日则取酉宫上神为用,中传取支上神,末传取干上神。

              四课全备,无上下克,又无遥克,阴日则取天盘酉下神为用,中传取干上神,末传取支上神。

              如戊寅日子时辰将

              酉 戌 亥 子

              申    丑

              未    寅

              午 巳 辰 卯

              戌 午 丑 酉

              午 寅 酉 戊

              丑

              午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戊酉无克,第二课丑酉无克,第三课寅午无克,第四课午戌无克。酉丑午戌四上神不克日干(无神遥克日),日干也不克酉丑午戌四位上神(无日遥克神),按上面的歌诀,戊是阳日(即刚日),取酉宫上神为用,酉宫坐丑,则丑为初传,“刚日先辰而后日”,中传取支上神午,末传取干上神酉,以上三传为丑午酉。为“虎视转篷”格。

              如丁亥日寅时巳将

  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

              未    子

              午    丑

              巳 辰 卯 寅

              巳 寅 丑 戌

              寅 亥 戌 丁

              午

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四课无克,即无神遥克日,又无日遥克神,日干丁属阴(柔日),按歌诀“阴俯酉位中”,酉坐午宫,取午为初传,柔日取干上神戌为中传,支上神寅为末传。三传为午戌寅。为“冬蛇掩目”格。

              按一:阳日昴星,为“虎视转篷”;阴日昴星,为“冬蛇掩目”。

              按二:何为“四课全备”?就是说四个上神各不一样,没有相同的地支,为四课全备,如果有相同的,则不是四课全备了。

              按三:四课全备,方取昴星,如只有三课,无克,则不取昴星,当用“别责法”求三传。别责法后面再述。   


  四课不全三课备,无遥无克别责例。
              刚日干合上头神,柔日支前三合取。

              皆以天上作初传,阴阳中末干中寄。

              刚三柔六共九课,此课先贤俱隐秘。

              戊午戊辰与丙辰,干上皆午是为亲。

              辛丑辛未各二日,上下皆是丑未真。

              丁酉当为巳丁是,辛酉原来是酉辛。

              又诀:

              三课无克别责名,刚日先传干合神,

              柔日支前三合取,中末都来干上行。

              此论四课不全,只有三课,既无上下克,又无遥克,即以别责法取合神为初传。

              阳日取干合之上神为初传,中传、末传俱用干上神。

              阴日取支前三合为初传,中传、末传俱用干上神。所谓“支前”,即地支的三合局:巳酉丑三合,酉日则取丑(丑在酉前),丑日取巳(巳在丑前),又如亥卯未三合,亥日取卯(卯在亥前),未日取亥(亥在未前)。其余仿此。

              [附]干合:甲己合,乙庚合,丙辛合,丁壬合,戊癸合。支合:申子辰合、亥卯未合、寅午戌合、巳酉丑合。

              如丙辰日卯时辰将

              午 未 申 酉

              巳    戌

              辰    亥

              卯 寅 丑 子

              午 巳 未 午

              巳 辰 午 丙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午

              午

              四课上下无克,也无遥克,以上表面上看是四课,而实际上只有三课,因为第一课“丙午”与第四课“巳午”相同,这两课只能算作一课,故为三课。按歌诀:“四课不全三课备,无遥无克别责例”,于是便要按别责法求三传。

              丙是阳日(刚日),“刚日干合上头神”,与丙日干相合者为辛,辛寄戌宫,天盘戌宫坐亥,则以亥为初传。“阴阳中末干中寄”,故不论阴日还是阳日,都是以干上神作中传、末传,干上神为午,故三传为亥午午。

              如辛酉日丑时子将

              辰 巳 午 未

              卯    申

              寅    酉

              丑 子 亥 戌

              未 申 申 酉

              申 酉 酉 辛

              丑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四课上下无克,亦无遥克,第二课“酉申”与第三课“酉申”相同,二者只能算作一课,故一共只有三课,按别责法求三传。

              日干辛属阴(柔日),按歌诀“柔日支前三合取”,日支酉三合前一位是丑,则取丑为初传,“阴阳中末干中寄”,干上神坐酉,则取酉为中传、末传。故三传为丑酉酉。   


  两课无克号八专,阳日日阳顺行三。(连本位数)

              阴日辰阴逆三位,中末总向日上眠。

              四课中,有两课干支相同,另两课干支也相同,此为干支同位,实际上四课只有两课。如有上下克,则取克来发用,若无上下克,就不必再取遥克了,要用“八专法”求三传。

              如是阳日,以干上神在天盘顺数(顺时针数)三神为用,如亥至丑为顺数三位。中传、末传取日干上神。

              如是阴日,以支第四课上神在天盘逆数(逆时针数)三神为用,如由亥至酉这样逆数三位。中传、末传取日干上神。

              如甲寅日辰时丑将

              寅 卯 辰 巳

              丑    午

              子    未

              亥 戌 酉 申

              申 亥 申 亥

              亥 寅 亥 甲

              丑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甲亥和第三课寅亥相同,第二课亥申和第四课亥申相同,实际上只有两课,而且上下无克,用八专法求三传。甲是阳日,根据歌诀:“阳日日阳顺行三”,干上神坐亥,亥顺行三位为丑(连本位数,亥算在内),则初传为丑,又根据歌诀:“中末总向日上眠”,中传末传俱取日干上神,为亥。故三传为丑亥亥。

              如丁未日丑时辰将

  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

              未    子

              午    丑

              巳 辰 卯 寅

              丑 戌 丑 戌

              戌 未 戌 丁

              亥

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第一课和四三课相同,第二课和第四课相同,实际上只有两课,而且上下无克,用八专法。丁是阴日,按歌诀:“阴日辰阴逆三位”,所谓“辰阴”,即是日支的阴神,也就是第四课,丑逆三位为亥(丑算在内,连本位数),故以亥为发用,又按歌诀:“中末总向日上眠”,中传末传俱取日干上神,为戌,故三传为亥戌戌。

              八专课中,有逆数至日,中末相并,为独足格,乃三传皆归一神,如驿递无人传送,独足难行,凡事不能动移,诸皆费力也。如:

              己未日未时酉将

              未 申 酉 戌

              午    亥

              巳    子

              辰 卯 寅 丑

              亥 酉 亥 酉

              酉 未 酉 己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酉

              四课其实只有两课,干支上下无克,虽己遥克亥,但不取遥克,以八专法求三传,第四课上神亥逆数三位,为酉,故初传是酉,中末为干上神,三传便为酉酉酉。三传都是一样的,名独足格。

              按:八专课只有甲寅、丁未、己未、庚申、癸丑五日才有可能出现,因为它们干支相同。   


  伏吟有克还为用,无克刚干柔取辰。

                迤逦刑之作中末,从兹玉历识其真。

                若也自刑为发用,次传颠倒日辰并。(阳日用辰,阴日用日)

                次传更复自刑者,冲取末传不论刑。

                月建与占时相同,这时排出的天盘与原地盘是一样的,天盘十二神各居地盘本宫,称着伏吟课。伏吟课的三传取法比较复杂。首先要明白三刑的顺序:

                ①(朋刑)丑刑戌,戌刑未,未刑丑;按:丑刑的是戌,戌不能刑丑,戌刑的是未,未不能刑戌,未刑的是丑,丑不能刑未。

                ②(朋刑)寅刑巳,巳刑申,申刑寅;按:寅刑的是巳,巳不能刑寅,巳刑的是申,申不能刑巳,申刑的是寅,寅不能刑申。

                ③(互刑)子刑卯,卯刑子;按:子刑的是卯,卯刑的是子。

                ④(自刑)辰刑辰,午刑午,酉刑酉,亥刑亥。

                伏吟课三传取法原则:

                ①四课上下有克,照常取克发用,中传取初传所刑的支,末传取中传所刑的支。 见例一

                如果初传是自刑的支(即初传为辰、午、酉、亥),则中传取支上神,末传取中传所刑的支。

                如果中传又是自刑的支(即中传为辰、午、酉、亥),则取与中传相冲的支为末传。 见例二

                ②阳日:如果四课上下没有克,取日上神发用,中末递刑取之(即初传刑者为中传,中传刑者为末传)。 见例三

                如果初传是自刑的支,则取支上神为中传,中传刑的支为末传。

                如果中传又是自刑的支,则取与中传相冲的支为末传。 见例四

                ③阴日:如果四课上下没有克,取支上神为用,中末递刑取之(即初传刑者为中传,中传刑者为末传,如果中传是互刑,末传取冲)。 见例五

                如果初传是自刑的支,则取日干上神为中传,中传刑的支为末传。 见例六

                例一,六癸日,伏吟

                巳 午 未 申

                辰    酉

                卯    戌

                寅 丑 子 亥

                亥酉未巳卯丑 亥酉未巳卯丑 丑 丑

                亥酉未巳卯丑 亥酉未巳卯丑 丑 癸

                丑

                戌

                未

                第一课丑克癸,取丑发用,丑刑者为戌,戌为中传,戌刑者为未,未为末传。故六癸日伏吟课之三传,均为丑戌未。

                例二,六乙日,伏吟

                巳 午 未 申

                辰    酉

                卯    戌

                寅 丑 子 亥

                丑 丑 辰 辰 未 未 辰 辰 丑 丑 辰 辰 卯 卯 辰 辰 亥 亥 辰 辰 酉 酉 辰 辰

                丑 丑 辰 乙 未 未 辰 乙 丑 丑 辰 乙 卯 卯 辰 乙 亥 亥 辰 乙 酉 酉 辰 乙

                辰 辰 辰 辰 辰 辰

                丑 未 丑 卯 亥 酉

                戌 丑 戌 子 巳 卯

                乙克辰,辰发用,中取支上神,末取中刑者 因中自刑,末取中冲

                例三(详例略)

                六甲伏吟,三传是寅巳申。

                六丙六戊,三传是巳申寅。

                六庚伏吟,三传是申寅巳。

                例四,六壬日伏吟

                巳 午 未 申

                辰    酉

                卯    戌

                寅 丑 子 亥

                寅 申 亥 亥 寅 寅 亥 亥 子 子 亥 亥 戌 戌 亥 亥 辰 辰 亥 亥 午 午 亥 亥

                寅 申 亥 壬 寅 寅 亥 壬 子 子 亥 壬 戌 戌 亥 壬 辰 辰 亥 壬 午 午 亥 壬

                亥 亥 亥 亥 亥 亥

                申 寅 子 戌 辰 午

                寅 巳 卯 未 戌 子

                无克自刑发用,中取支上神,末取中刑者 因中自刑,末取中冲

                例五,丁己辛三日(日支为丑、卯、巳、未)无克,支上发用,中取初刑者,末取中刑者,如中互刑,末取中冲者

                丁己辛(丑日)三传为丑、戌、未

                丁己辛(卯日)三传为卯、子、午

                丁己辛(巳日)三传为巳、申、寅

                丁己辛(未日)三传为未、丑、戌

                例六,丁己辛三日(日支为酉、亥),支上发用,中取干上神,末取中刑

                丁己(酉日)三传为酉、未、丑

                丁己(亥日)三传为亥、未、丑

                辛(酉日)三传为酉、戌、未

                辛(亥日)三传为亥、戌、未

                刚日伏吟课无克为自任格。

                柔日伏吟课无克为自信格。

                初传为自刑的伏吟课为杜传格。

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            附又诀:

                六甲伏吟寅巳申,六丙六戊巳申寅。

                六庚申寅巳三刑,壬辰壬午亥巳申。

                更有四壬别立法,日先辰次末取刑。

                六乙六癸克发用,中传支上末刑冲。

                余下阴干丁己辛,发传辰上中末刑。

                这个口诀规定壬辰日、壬午日伏吟的三传必是亥、巳、申,不照上面的原则,故与上例不同(何者为是,请自行甄别),其余完全是一样的.   


  返吟有克亦为用,无克别有井栏名。
              若知六日该无克,丑未同干丁己辛。

              丑日登明未太乙,辰中日末识原因。

              又诀:

              返吟有克克初生,理取先冲而后刑。

              次传如在自刑上,须求破冲是原因。

              无克取马发为用,中支末干神相应。

              月将与占时相冲,致天地盘各居冲位,名曰返吟课。三传取法原则是:

              ①四课干支有克,仍照例取受克者为初传(取下贼上,阳日用阳阴用阴),初传冲者为中传,中传冲者为末传(初传和末传是相同的)。 如例一。

              即六甲、六庚日三传为寅申寅。

              六丙、六戊、六壬日,子午日三传为午子午,寅申日三传为寅申寅,辰戌日三传为巳亥巳。

              乙丑、乙未日三传为辰戌辰,乙卯、乙酉日三传为卯酉卯,乙亥、乙巳日三传为巳亥巳。

              癸丑、癸未日三传为未丑未,癸卯、癸酉日三传为卯酉卯,癸亥、癸巳日三传为巳亥巳。

              ②四课干支无克,取日支的驿马发用,中传用支上神,末传用干上神。 如例二。按:返吟无克只有六日,即丁丑、己丑、辛丑、丁未、己未、辛未。丑日即取亥(驿马)发用,未日即取巳(驿马)发用,中用支上,末用干上。

              例一、六甲日返吟

              亥 子 丑 寅

              戌    卯

              酉    辰

              申 未 午 巳

              戌辰申寅午子 辰戌寅申子午 寅 申

              辰戌寅申子午 戌辰申寅午子 申 甲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申

              寅

              例二、返吟无克

              亥 子 丑 寅

              戌    卯

              酉    辰

              申 未 午 巳

              丑 未 戌 辰

              未 丑 辰 辛

              亥 驿马

              未 支上

              辰 干上

              返吟课无克取驿马发用者,名井栏格,也叫无亲格。

              大六壬发三传到此全部讲述完毕。

              转自百占百验大六壬   

            


倒计时:

当前段落: 1 / 1
温馨提示:使用Edge浏览器实现网站全部功能


滇公网安备 53060202000205号 | 滇ICP备2022005618号-1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,侵权联系即删 | 联系方式:28216841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