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 Guest!
《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简称《方言》,扬雄著,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,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,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而开方言地理学之先河。 中国土地广大,方言的地理差异悬殊,所以自古重视方言研究。汉应劭《风俗通义序》说“周秦常以岁八月,遣輶轩之使,求异代方言”,輶轩是古代使用的一种轻便车辆。秦朝以前,每年八月,政府派遣“輶轩使者”(乘坐轻车的使者)到各地搜集方言,并记录整理。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。 今传《方言》一书,据刘歆与扬雄书信往来及应劭所言,应为扬雄(前53—公元18年)所撰。鲁国尧先生揭出,“方言”一词首见于文献且以此称书名皆始于应劭。 后世传本全称《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》,方言之“方”,非以中原为中心的“四方”之“方”。“方”,邦也。商周有称周边为“土方”、“鬼方”者。“方言”即邦言,“别国方言”即指不同邦国之特色语词。刘歆《遗扬雄书》:言“属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、异国殊语”。扬雄《答刘歆书》自称:其书为《殊言》,“知绝遐异俗之语”。“殊”亦“别”也,“殊言”与刘歆称其“异国殊语”义同。张清常认为:“按照中国古代的概念,方言包括外族语言。扬雄《方言》里面东齐青徐方言包括夷语,南楚方言包括蛮语,西秦方言包括氐羌语,秦晋北方言包括狄语,燕代朝鲜归为一起更不必说。”据李敬忠研究,《方言》中几乎每卷都有见于现代南方民族语的非汉词语。 公元前后,虽然大汉帝国已经建立,但在汉语使用区域仍是以中原为主的黄河中下游地区,北边河套草原是胡狄即阿尔泰语,南边江淮湖海是夷越—苗蛮即南亚—南岛语,西边甘川地带是氐羌即藏缅语。因此记录着汉语及其周边民族“汉字记音式”词语的《方言》,不是一本西方或现代方言学意义上的dialectology专著,而是一部搜罗并比较多种语言的同义词语的历史比较词汇学或“中国古典方言学”著作。郭璞赞其:“考九服之逸语,标六代之绝语”,像扬雄这样恣意汪洋、肆心广意的学者,撰著《方言》的旨趣正于此。 党,晓,哲,知也。楚谓之党,(党朗也,解寤貌。)或曰晓,齐宋之间谓之哲。 虔,儇,慧也。(谓慧了。音翾。)秦谓之谩,(言谩詑也。詑大和反。谩莫钱反,又亡山反。)晋谓之●,(音悝,或莫佳反。)宋楚之间谓之倢,(言便倢也。)楚或谓之●。(他和反,亦今通语。)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黠,或谓之鬼。(言鬼视也。) 娥,●,(音盈。)好也。秦曰娥,(言娥娥也。)宋魏之间谓之●,(言●●也。)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。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媌,(今关西人亦呼好为媌,莫交反。)或谓之姣。(言姣洁也,音狡。)赵魏燕代之间曰姝,(昌朱反,又音株,亦四方通语。)或曰妦。(言妦容也。音蜂。)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。(秦旧都,今扶风雍丘也。晋旧都,今太原晋阳县也。其俗通呼好为妍,五千反。妍一作忏。)好,其通语也。 烈, ●,(错眇反。)嫽,(洛夭反。)好也。青徐海岱之间曰●,或谓之嫽。(今通呼小姣洁喜好者为嫽●。)好,凡通语也。 朦,(忙红反。)厖,(鸱●。)丰也。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貌谓之朦,或谓之厖;丰,其通语也。赵魏之郊燕之北鄙凡大人谓之丰人。燕记曰:丰人杼首。杼首,长首也。楚谓之 陈楚之间凡人●乳而双产谓之厘孳,(音兹。)秦晋之间谓之僆子,(音辇。)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孪生。(苏官反。)女谓之嫁子。(言往适人。) 东齐之间婿谓之倩。(言可借倩也。今俗呼女婿为卒便是也。卒便一作平使。) 燕齐之间养马者谓之娠。(今之温厚也。音振。)官婢女厮谓之娠。(女厮妇人给使者,亦名娠。) 楚东海之间亭父谓之亭公。(亭民。)卒谓之弩父,(主担幔弩导憺因名云。)或谓之褚。(言衣赤也。褚音赭。) 臧,甬,(音勇。)侮,获,奴婢贱称也。荆淮海岱杂齐之间,(俗不纯为杂。)骂奴曰臧,骂婢曰获。齐之北鄙,燕之北郊,凡民男而婿婢谓之臧,女而妇奴谓之获;亡奴谓之臧,亡婢谓之获。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。自关而东陈魏宋楚之间保庸谓之甬。(保,言可保信也。)秦晋之间骂奴婢曰侮。(言为人所轻弄。) 蒍,(音花。) 禅衣,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,(楚辞曰遗余褋兮澧浦。音简牒。)关之东西谓之禅衣。有袌者,(前施袌囊也。房报反。)赵魏之间谓之●衣;无袌者谓之裎衣,(音逞。)古谓之深衣。(制见礼记。) 襜褕,江淮南楚谓之●褣,(裳凶反。)自关而西谓之襜褕,其短者谓之裋褕。(音竖。)以布而无缘,敝而紩之,谓之褴褛。自关而西谓之 鍑,(釜属也,音富。)北燕朝鲜洌水间或谓之錪,(音腆。)或谓之鉼。(音饼。)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锜,(或曰三脚釜也,音技。)或谓之镂。吴扬之间谓之鬲。(音历。) 釜,自关而西或谓之釜,或谓之鍑。(鍑亦釜之总名。) 甑,自关而东谓之甗,(音言。)或谓之鬵,(音岑,梁州呼鉹。)或谓之酢馏。(屋霤。) 盂,(音于。)宋楚魏之间或谓之 耸,●,欲也。(皆强欲也。山项反。)荆吴之间曰耸,晋赵曰●。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相劝曰耸,或曰●。中心不欲,而由旁人之劝语,亦曰耸。凡相被饰亦曰●。 耸,●,聋也。半聋,梁益之间谓之●。(言胎●烦愤也。音宰。)秦晋之间听而不聪,闻而不达,谓之●。生而聋,陈楚江淮之间谓之耸。(言无所闻常耸耳也。)荆扬之间及山之东西双聋者谓之耸。聋之甚者,秦晋之间谓之●。(五刮反,言●无所闻知也。外传聋聩伺火,音蒯聩。)吴楚之外郊凡无有耳者亦谓之●。其言聧者,若秦晋中土谓堕耳者●也。(五刮反。) 陂,(偏颇。)傜,(逍遥。)袤也。陈楚荆扬曰陂。自山而西凡物细大不纯者谓之傜。(言娥傜也。) 由迪,正也。东齐青徐之间相正谓之由迪。 谆憎,所疾也。(之润反。)宋鲁凡相恶谓之谆憎,若秦晋言可恶矣。 杜,跷,●也。赵曰杜,(今俗语通言●如杜,杜梨子●因名之。)山之东西或曰跷。(却跷燥●貌,音笑谑。) 佻,抗,县也。赵魏之间曰佻,自山之东西曰抗。燕赵之郊县物于台之上谓之佻。(了佻县物貌。丁小反。) 发,税,舍车也。(舍宜音写。)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,(今通言发写也。)宋赵陈魏之间谓之税。(税犹脱也。) 肖,类,法也。齐曰类,西楚梁益之间曰肖。秦晋之西鄙自冀陇而西(冀县,今在天水。)使犬曰哨。(音骚。)西南梁益之间凡言相类者亦谓之肖。(肖者似也。) 憎,懹,惮也。(相畏惮也。)陈曰懹。 谯,(字或作诮。)讙,(火袁反。)让也。齐楚宋卫荆陈之间曰谯,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言相责让曰谯让,北燕曰讙。 佥,胥,皆也。自山而东五国之郊曰佥,(六国唯秦在山西。)东齐曰胥。 侔莫,强也。北燕之外郊凡劳而相勉若言努力者谓之侔莫。 ●倯,骂也。(羸小可憎之名也。●音邛竹。)燕之北郊曰●倯。 展,惇,信也。东齐海岱之间曰展,燕曰惇。(惇亦诚信貌。) 斯,掬,离也。齐陈曰斯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间曰掬。 蝎,(音曷。)噬,(卜筮。)逮也。东齐曰蝎,北燕曰噬。逮通语也。 皮傅,弹憸,强也。(谓强语也。音佥。)秦晋言非其事谓之皮傅,东齐陈宋江淮之间曰弹憸。 膊,(普博反。)晒(霜智反。)晞,●也。东齐及秦之西鄙言相●僇为膊。(●僇谓相暴●恶事。音膊脯。)燕之外郊朝鲜洌水之间,凡●肉,发人之私,披牛羊之五藏,谓之膊。●五谷之类,秦晋之间谓之晒,东齐北燕海岱之郊谓之晞。 熬,●,(即●字也。创眇反。)煎,●,(皮力反。)巩,火干也。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,自山而东,齐楚以往,谓之熬;关西陇冀以往,谓之●;秦晋之间或谓之●,凡有汁而干谓之煎,东齐谓之巩。(拱手。) 胹,(而)饪,(荏)亨,烂, 虎,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,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;(虎食物值耳即止,以触其讳故。)或谓之于●。(于音乌,今江南山夷呼虎为●,音狗窦。)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。(俗曰伯都事抑虎说。) 貔,(狸别名也。音毗。)陈楚江淮之间谓之●,(音来。)北燕朝鲜之间谓之●,(今江南呼为●狸。音丕。)关西谓之狸。(此通名耳。貔,未闻语所出。) 獾,(豚也,音欢。)关西谓之貒。(波湍。) 鸡,陈楚宋魏之间谓之?●,(避祇两音。)桂林之中谓之割鸡,或曰●。(音从。)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。(房奥反。江东呼蓲,央富反。)爵子及鸡雏皆谓之鷇。(恪遘反。关西曰鷇,音顾。)其卵伏而未孚始化谓之涅。 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,(犹云豭斗也。)关东西或谓之彘,或谓之豕。南楚谓之豨。其子或谓之豚,或谓之貕,(音奚。)吴扬之间谓之猪子。其槛及蓐曰橧。(尔雅曰:所寝橧。音绘。) 布谷,自关东西梁楚之间谓之结诰,周魏之间谓之击谷,自关而西或谓之布谷。(今江东呼为获谷。) ●鴠,(鸟似鸡,五色,冬无毛,亦 戟,楚谓之●。(取名于钩●也。)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间谓之●,或谓之鏔,(音寅。)吴扬之间谓之戈。东齐秦晋之间谓其大者曰镘胡,(泥镘。)其曲者谓之钩●镘胡。(即今鸡鸣勾孑戟也。) 三刃枝,(今戟中有小孑刺者所谓雄戟也。)南楚宛郢谓之匽戟。(音偃。郢,今江陵也。余正反。)其柄自关而西谓之柲,(音秘。)或谓之殳。(音殊。) 矛,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●,(尝蛇反。五湖,今吴兴太湖也。先儒处之多亦不了,所未能详者。)或谓之鋋,(音蝉。)或谓之鏦(汉书曰:鏦杀吴王,错江反。)其柄谓之矜。(今字作 媱,愓,游也。江沅之间谓戏为媱,或谓之愓,(音羊。)或谓之嬉。(香其反。) 曾,訾,何也。湘潭之原(潭,水名,出武陵,音潭,一曰淫。)荆之南鄙谓何为曾,或谓之訾,(今江东人语亦云訾,为声如斯。)若中夏言何为也。 央亡,嚜●,(嚜音目,●丑夷反。)姡,(胡刮反。)狯也。江湘之间或谓之无赖,或谓之●。(恐●多智也。恪交反。)凡小儿多诈而狯谓之央亡,或谓之嚜●,(嚜●,潜潜狡也。)或谓之姡。(言黠姡也。)姡,娗也,(言恫娗也。)或谓之猾。(音滑。)皆通语也。 崽者,子也。(崽音枲,声之转也。)湘沅之会(两水合处也,音狯。)凡言是子者谓之崽,若东齐言子矣。(声如宰。) 誺,不知也。(音瘢眩,江东曰咨,此亦如声之转也。)沅澧之间(澧水今在长沙,音礼。)凡相问而不知,答曰誺;使之而不肯,答曰●。(音茫,今中国语亦然。)秕,不知也。(今淮楚间语呼声如非也。) ●,火也,(呼隗反。)楚转语也,犹齐言 ●蚗,(●音折,蚗于列反,一音玦。)齐谓之螇螰,(奚鹿二音。)楚谓之蟪蛄,(庄子曰:蟪蛄不知春秋也。)或谓之蛉蛄,(音零。)秦谓之●蚗。自关而东谓之虭蟧。(貂料二音。)或谓之蝭蟧,(音帝。)或谓之蜓蚞,(廷木二音。)西楚与秦通名也。(江东人呼蟂蟧。) 蝉,楚谓之蜩,(音调。)宋卫之间谓之螗蜩,(今胡蝉也,似蝉而小鸣声清亮,江南呼螗蛦。)陈郑之间谓之蜋蜩,(音良。)秦晋之间谓之蝉,海岱之间谓之●。(齐人呼为巨●,音技。)其大者谓之蟧,或谓之蝒马;(按尔雅云:蝒马者蜩,非别名蝒马也,此方言误耳。)其小者谓之麦蚻,(如蝉而小,青色。今关西呼麦●音痈●之●。)有文者谓之蜻蜻,(即蚻也。尔雅云耳。)其?蜻谓之尐,(祖一反。)大而黑者谓之●,(音栈。)黑而赤者谓之蜺。(云霓。)蜩蟧谓之●蜩。(江东呼为●●也。)●谓之寒蜩,寒蜩,喑蜩也。(按尔雅以蜺为寒蜩,月令亦曰:寒蜩鸣,知寒蜩非喑者也。此诸蝉名通出尔雅而多駮杂,未可详据也。寒蜩,螀也,似小蝉而色青。●音应。) 蛄诣谓之杜?。(音格。)蝼螲谓之蝼蛄,(音窒塞。)或谓之蟓蛉。(象铃二音。)南楚谓之杜狗,或谓之蛞蝼。 蜻蛚,(即趋织也。精列二音。)楚谓之蟋蟀,或谓之蛬。(梁国呼蛬,音巩。)南楚之间谓之●孙。(孙一作丝。) 螳蜋谓之髦,(有斧虫也。江东呼为石蜋,又名龁 爰,●,哀也。(●哀而恚也。音段。) 儒输,愚也。(儒输犹儒撰也。) 愋,谅,知也。 拊,抚,疾也。(谓急疾也。音府。) 菲,惄,怅也。(谓惋惆也。音翡。) 郁熙,长也。(谓壮大也。音怡。) ●,孟, 裔,历,相也。 裔,旅,末也。 毗,缘,废也。 纯,毣,好也。(毣毣小好貌也。音沐。) 藐,素,广也。(藐藐旷远貌。音邈。) 藐,渐也。 ●,(踊跃。)